心脏中心 主任医师 刘迎午

无论是介入治疗,还是搭桥手术都有着一定的界定范围,但也常常会出现两种治疗手段均可适用的病症。是搭桥还是安支架?此时,医生会向患者及家属讲清利弊,尊重他们的意见。但是,作为普通的患者及家属往往因选择在心内科做支架还是在心外科做搭桥而不知所措。
不少病人既可介入治疗,也可外科治疗,有的病人则可能需要内外科结合治疗,因个体差异会适用于不同术式。因此,病人需要什么,什么方法对病人好,以合理的成本,使病人获得大的治疗效益,只有内外科一起研讨,才能为病人确定个体化的优选方案。
我院成立心脏中心,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支架搭桥之战”,更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状况与个人意向为其制定治疗方案。打破以往患者到心内科就诊就优先选择支架,反之到心外科就诊就优先选择搭桥。而一些患者还可根据情况选择“杂交手术”。
“杂交手术”——内外结合 相得益彰
多年来中心一直在探索 “杂交手术”技术。冠心病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外科开胸搭桥,内科导管介入。搭桥以后,静脉桥血管会出现退行性改变,但由于搭桥手术后部分静脉桥无法负荷动脉压力,极易出现血管闭塞,术后十年通畅率不到50%-60%。另一方面,多年临床治疗表明,心脏的三根主要血管中,前降支搭桥效果较好,回旋支和右冠则更适合介入支架。而导管介入药物支架创伤小。
如果病人在前降支和左主干等多个部位发生血管堵塞,有的位置做支架术后危险过大,而恰好该位置适合搭桥,这时就考虑实施“杂交手术”。“杂交手术”结合了支架手术创伤小、风险小和搭桥的治疗效果好等特点,能让病人一次性做完两种手术,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也会大大降低。
冠脉造影可为闭塞性血管病变提供重要诊断依据,并根据检查结果当场决定是否实施心脏介入手术。通过冠脉造影检查可确定狭窄部位堵塞度,如果堵塞程度超过75%,而堵塞位置没有太多的分支血管,非左主干病变,这时一般建议采取支架手术。支架手术,就是输送一个预置在球囊上的支架系统到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扩张球囊使得支架得以释放,再撤出其内的球囊,使支架永久植入在血管内,达到改善动脉硬化的效果。而2000年以后应用的支架,会在表面涂一层抑制内皮细胞增生的药物,这能有效防止血管的再狭窄,使支架内再狭窄率由20%-30%降到5%-8%。
如果患者心血管阻塞部位累积分叉过多,并且处于心血管十分关键的位置,就要采取心脏搭桥手术。其手术原理是选取患者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桡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腹壁下动脉等血管,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到达远端,从而达到改善心肌供血的目的。
两者伯仲 各有利弊
支架介入和搭桥手术都是冠心病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到底哪个更适合患者呢?这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病情状况。即便同样是冠心病,病情仍各有差异,治疗方法也不同。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心脏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都大大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心脏支架的治疗过程中对病人的手术损伤要大大小于外科手术,康复起来的时间要短很多,两者有不同的手术适应证和并发症。在具体进行治疗时,当病变通过心脏支架可以解决时,一般会优先推荐患者接受支架治疗;如果无法进行内科心脏支架治疗,或心脏支架治疗后再狭窄患者,那么可以接受动脉搭桥治疗。但是搭桥的人复发相对少,再狭窄的几率小,而支架手术可以通过现有的药物心脏支架预防复发。综上所述,两种术式各有利弊,关键取决于患者的病情。
目前,中心对患者积极采取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选择静脉桥手术虽然血管取材容易,有足够的长度、口径大、易吻合。但术后,随着时间推移,静脉内膜发生病变,管腔变窄,影响手术效果。选用动脉搭桥血管,它在搭桥手术远期畅通率要比静脉桥好。全动脉化搭桥手术,由于采用了动脉作为移植血管,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患者的再手术率降低,生活质量大大改善,所以应尽可能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