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慢阻肺,但它的症状却很常见:咳嗽、咳痰、胸闷等。生活中若频繁出现此情况,切勿当它只是小病一桩而不当回事,记得一定要及时就医问诊。
慢阻肺令人感觉痛苦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具有遗传性:某些遗传因素可增加慢阻肺发病的危险性。
何为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英文简称“COP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呼吸系统疾病,此病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病和艾滋病的人类第四大“杀手”,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多属于此病。
世界第三大致死病因
据WHO估计,至2020年可能上升为世界第三大致死病因。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8.2%,患病率之高十分惊人。估计全国目前有4000多万病人,每年致死人数超过100万。但我国慢阻肺患者就诊率仅有30%,主动接受治疗的都是中晚期患者。而早期预防和坚持规范治疗是防治慢阻肺的关键。为此自2002年起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创议组织(GOLD)倡议设立世界慢阻肺日,以介绍宣传COPD,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和治疗COPD。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慢阻肺防治,2011年卫生部首次以法规形式发布《慢性阻塞性肺病诊疗规范(2011年版)》,以规范慢阻肺临床诊疗,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是一种全身疾病
慢阻肺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多痰,活动后呼吸困难。症状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3以上慢阻肺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仅有肺功能的下降,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此病。当出现呼吸费力时,一些人误认为是衰老的表现,并未重视,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慢阻肺并不仅是肺部疾病,而且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由于肺部炎症引起全身性炎症,从而引起慢阻肺患者的全身表现,如发生营养不良、体重下降、骨骼肌损耗、骨质疏松、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等。此外,慢阻肺患者的肺癌患病率是普通人的3倍。
慢阻肺的反复发作是对慢阻肺的最大威胁,急性加重频繁的患者死亡率明显升高,预防慢阻肺急性加重是慢阻肺防治的关键目标,需要长期坚持治疗。
正确认识 可防可治
如果患上慢阻肺也不必对生活丧失信心。只要正确认识和坚持规范治疗和预防,慢阻肺仍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慢性“吸烟咳嗽”是慢阻肺的第一个危险信号,及早戒烟是防止慢阻肺和减轻此病进一步恶化的最有效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大气污染是导致和诱发慢阻肺不容忽视的另一重要因素,燃煤取暖导致中国北方近5亿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比南方人减少约5.5岁。随着冬季供暖到来,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雾霾天气将有加重趋势,雾霾中的有害物质(如氮氧化物)和微生物(细菌、病毒)被大量吸入呼吸道而损伤肺脏,少出门或戴口罩是个人应对雾霾的方法之一。慢阻肺目前还不可能完全根治,患者一定要坚持规范治疗。
救治分阶段
我国“慢阻肺诊治指南”对慢阻肺病情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两个阶段。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咳嗽、咳痰较多,呼吸困难明显加剧,此时患者要尽早去医院就诊或住院。稳定期患者仍须遵医嘱进行治疗,否则病情可能会再次急性发作,不得不又一次入院治疗。
气温下降容易引起慢阻肺患者急性发作。防寒保暖和谨防受凉感冒是慢阻肺患者防止发作的首要措施。另外还要注意口腔和鼻腔卫生,适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以防止急性发作。饮食上不吃油腻食品,多吃青菜、水果,可以清肺化痰,保持气道通畅,居住环境通风,并要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慢阻肺的早期诊断非常关键,肺功能检查简单易行,是慢阻肺早期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价的重要手段,应作为慢阻肺病人和健康人体检的必需项目。重视慢阻肺,及早就医,关爱呼吸,关爱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