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概况 就医指南 科室导航 新闻聚焦 医疗管理 护理天地 人才建设 科研教学 党群建设 健康科普

消化科应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
成功治愈胃肠道毛细血管扩张症

  日前,消化(肝病)科成功治愈了一位被反复消化道出血折磨14年的患者,消化科医生成功应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俗称氩气刀)治愈了患者经久不愈的胃肠道毛细血管扩张症和重度贫血。
  67岁的李女士,平素身体健康,自2002年开始间断黑便,辗转于各大医院,但由于其病因迟迟得不到明确诊断,因此只能对症止血治疗。
  2010年,李女士的疾病终于在北京某医院得到确诊,被诊断为胃肠道毛细血管扩张症,并行保守治疗。但李女士仍反复出现消化道出血,平均每月一次,疾病如“吸血鬼”般消耗着李女士的血液,使得她血红蛋白降至58g/L,不足正常人的一半。13年来的反复出血和反复住院给李女士和她的家庭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负担。患者及其家属几近绝望。
  2015年10月,李女士慕名来到消化(肝病)科住院治疗。经过胃镜、胶囊内镜、结肠镜及全腹部强化CT等检查,医生再次明确了患者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多发毛细血管扩张症诊断,以胃内多发,胃内的出血点多达四五十处。
  消化(肝病)科9病区主任医师阚志超、向慧玲和副主任医师李岩详细研究了患者的病情,决定为患者实施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
  2015年10月22日,李女士第一次在我院内镜中心接受首次APC治疗。首次治疗历时1个多小时,凝固了20多个主要出血点,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患者仅有轻度胃部不适,第二天即缓解,能正常进食,3天后患者出院。
  出院后1月,既往每月一次的消化道出血没有如期而至,李女士高兴地来我院复查,血红蛋白上升到104g/L。复查胃镜,1月前经过APC治疗的病灶基本瘢痕化,没有再出血的风险。由于李女士病灶较多,且该病复发率较高,消化科医生又先后4次为患者行胃镜下APC电凝治疗。
  目前李女士病情稳定,胃镜显示胃内扩张毛细血管的数量明显减少。从去年11月至今一直没有再发生消化道出血,血红蛋白上升到130g/L,体重也增加了10余公斤,目前患者还在定期随访中。
  据向慧玲主任医师介绍,胃肠道毛细血管扩张症是胃肠道的一种血管病变,它既可以是血管本身的异常,也可以是某一种全身疾病或综合征在胃肠道的表现。胃肠道毛细血管扩张症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部分患者是在发生消化道出血时行内镜检查或血管造影检查时发现,是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常以消化道反复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容易误诊和漏诊,而且术后再出血率高,临床治疗颇为棘手。
  像李女士这种情况,黑便持续多年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其原因就在于这种病隐蔽性较强,极其容易漏诊或误诊,且治疗难度大,不仅拖延了病程,给患者增加了身体上的痛苦,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我院应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成功治疗胃肠道毛细血管扩张症,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连佳)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责任 | 隐私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医院地址:天津市河东区津塘路83号 邮编:300170
电话:022-84112114 传真:022-84112095
备案序号:津ICP备05000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