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室首页 科室介绍 科室动态 医生介绍 特色诊疗 技术前沿 科研教学 健康教育 联系我们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 科室导航 >> 神经内科 >> 科室动态
当“急性脑梗死”遇到“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多学科联合诊疗降低患者致残及死亡风险
2020-11-17 11:35:00  来自: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日前,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多学科联手成功救治一位突发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患者现已康复出院。

  68岁的董女士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2小时就诊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卒中中心。医生评估病情后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完善头CT等检查,考虑为急性脑梗死,具备静脉溶栓指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立即启动静脉溶栓流程,收住卒中专用病房。

  溶栓治疗1小时后,患者右侧肢体无力症状有所好转,大家紧绷的心也稍稍得到一丝放松,继续后续临床观察。

  溶栓后近4小时,患者突感右下肢剧烈疼痛,难以忍受。主管医师王磊查体发现患者右小腿下1/2及右足苍白、发凉,右足背动脉搏动未触及,立刻意识到应该是急性下肢动脉闭塞了,马上将患者情况汇报朱炬主任医师,并紧急电话联系心脏科吴鹏医生。

  刚下班到家的吴鹏医生建议立即完善下肢动脉CTA,并迅速赶到医院。患者CTA结果证实右侧腘动脉闭塞(图1),侧枝代偿机会差,此时患者右下肢仍剧烈疼痛不缓解,吴鹏医生考虑患者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如不及时治疗,开通闭塞血管,随时间延长,患肢会出现缺血坏死,轻则截肢体丢掉一条腿,重则诱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危及患者生命,但患者为急性脑梗死,目前静脉溶栓治疗尚不足24小时,手术风险较高。经与患者及家属商议后,吴鹏医生决定勇担风险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时间就是生命,迅速完善术前准备后,患者被送入心脏科导管室。迅速完成下肢动脉造影,评估血管情况,明确腘动脉P3段闭塞(图2),考虑栓塞可能性大,经过3个多小时的多次取栓,大量暗红色血栓从闭塞血管中取出(图4)。术后DSA显示闭塞的下肢动脉畅通,血流恢复良好(图3),患者右下肢疼痛症状即刻得到缓解,颜色和皮温也得以恢复,手术结束时已是半夜三点。

  术后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患者右侧肢体无力也一天天好转,右下肢疼痛症状完全缓解,下肢超声提示右下肢血流恢复良好。

  入院后第4天患者即下地活动,头MR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处血流恢复,远端血管显影良好,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对我院高效的联合诊疗给予了高度评价,远在日本的女儿也多次对医务人员的努力表达感激。

  急性脑梗死为脑卒中常见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早期主要的治疗手段,我院神经内科为中国示范卒中防治中心,医护人员本着“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的医学理念,组建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绿色通道,尽可能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明显降低了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血管外科的急诊之一,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截肢率,相关研究表明,下肢缺血时间超过6小时,有截肢的风险,下肢缺血时间是决定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一旦明确诊断,为了保证肢体的存活,需尽快进行血运重建,恢复肢体灌注,以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

  董女士此次急性脑梗死合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临床上非常罕见,最终在神经内科、心脏科、放射科的协同诊治下,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预后。此次多学科联合诊治,提高了诊治效率,使患者获得了精准的评估和个体化治疗,降低了死亡和致残风险,体现了我院的综合诊疗能力。

  (神经内科王磊)

       电生理检查室
 特色诊疗 更多
·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
·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
·神经肌肉病诊疗
 技术前沿 更多
·单纤维传导速度技术
·膈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检测方法
·运动单位数目估计技术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责任 | 隐私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医院地址:天津市河东区津塘路83号 邮编:300170
电话:022-84112114 传真:022-84112095
备案序号:津ICP备050000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