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些刚刚“阳康”的小伙伴都在计划“约饭”,因为之前发烧咳嗽,现在终于可以放开大吃大喝了。但是说到“大吃大喝”,您的肠胃是否能够承担这种负荷呢?
我们的胃是个非常强大的器官,弹性足、容量大。成人胃容量约有1.5 L,像常见的矿泉水瓶装尺寸,大概能装三瓶。“这么大的胃,各种吃、吃各种,应该没问题吧……”
但是您知道吗?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WHO IARC)发布的 2020 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数 108.9 万,死亡病例数 76.8 万。其中,中国胃癌新发病例 47.8万(占 43.9%),胃癌死亡病例 37.3万(占 48.5%),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症杀手。也就是说,咱们国家以世界 20% 的人口,占据了近 50% 的胃癌新增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位居世界第一。而且现如今的工作生活都是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饮食作息不规律,有的人偶尔还会暴饮暴食,得了胃病也不在意,殊不知胃癌正在悄悄走近。尤其是一些年轻人,你的胃还健康吗?
1月7日上午8:10-9:00,天津新闻广播《空中问诊周末早间版》节目,将邀请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的胃肠专家做客直播间,带您了解防治胃癌的医学知识。
嘉宾
张自立,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胃肠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天津市抗癌学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天津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微创外科专委会常委;从事胃肠外科临床工作十多年。熟练掌握胃肠道肿瘤的综合治疗,特别是腹腔镜胃肠癌根治术。率先在天津市开展腹腔镜胃癌根治食管空肠手工吻合、双通道吻合重建术。
王俊伟,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胃肠肛肠外科的主治医师,熟练掌握急腹症的处理及消化道肿瘤的腹腔镜微创治疗。
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与以下因素有关:
1.地域环境
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地区。在世界范围内,日本发病率最高,而美国则很低。生活在美国的第二三代日裔移民的发病率逐渐降低,表明地域生活环境对胃癌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
2.饮食生活因素
长期食用熏烤、盐腌食品的人群胃癌发病率较高,与食品中亚硝酸盐、真菌毒素、多环芳烃化合物等致癌物含量高有关;食物中缺乏新鲜蔬菜与水果与发病也有一定关系;吸烟者的胃癌发病危险性较不吸烟者高 50%。
3.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引发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HP感染率高的国家和地区,胃癌发病率也增高。HP阳性者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是HP阴性者的3~6倍。HP可通过多种途径引起胃黏膜炎症和损伤,具有致癌作用。
4.慢性疾病和癌前病变
易发生胃癌的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胃息肉可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前两者恶变的可能性很小,胃腺瘤的癌变率在10%-20%左右,直径超过2cm时癌变几率加大。
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腺体萎缩、减少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肠上皮化生或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可发生癌变。癌前病变系指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本身尚不具备恶性特征,是从良性上皮组织转变成癌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根据细胞的异型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异型增生与分化较好的早期胃癌有时很难区分。
5.遗传和基因
胃癌病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对照组高4倍,其一级亲属患胃癌的比例显著高于二、三级亲属,说明遗传因素起一定的作用。近年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胃黏膜的癌变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多阶段发展过程,涉及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相关基因与转移相关基因等的改变。
胃癌的高危人群都有哪些?
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其作为胃癌筛查对象人群。

胃癌早期有信号,有这些情况要警惕!
临床上对早期胃癌的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而且早期胃癌患者通过及时的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但是很多人对胃癌早期有预警信号不知道,错过了良好的治疗时间。
1.上腹不适;
2.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
3.腹痛;
4.贫血;
5.恶心呕吐;
6.呕血和黑便;
7.腹泻;
8.咽下困难;
9.皮肌炎,胃癌早期胃外表现主要表现为关节背面红斑、色素沉着,肌肉肿胀、压痛及运动障碍等。
10.伴癌综合征,血栓性静脉炎往往反复发作。表现为肢体苍白、发凉、酸胀、乏力、间歇性跛行等,有的患者还感觉肢体麻木、刺痛。
胃癌的筛查
早筛早诊是防治胃癌的有效手段,推荐以下筛查流程: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收听节目。
|